学生工作
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学子风采 >> 正文

保研经验分享——金数2202俞锐

发布日期:2025/10/14    点击:

1. 前期准备类:从什么时候确定保研目标?期间如何平衡专业课学习、科研/竞赛与保研准备的时间?

我在暑假期间明确了保研目标,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核心任务,规划了时间分配节奏:大二下至大三上,重点投入科研与竞赛,积累学术实践经历;大三下将重心转向专业课学习,夯实专业基础以保障绩点;大三暑假课程基本结束后,便全力冲刺保研,专注于预推免的申请材料准备、笔试复习与面试模拟。

在时间平衡上,我始终遵循“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事项”的原则,比如将期末考试、竞赛结项等紧急任务放在首位;同时为科研推进、保研资料搜集等“重要不紧急”的事预留固定时间段,避免拖延,确保专业课、科研竞赛与保研准备三者互不脱节。

2. 核心能力类:认为自己保研成功最关键的竞争力是什么(如高绩点、科研成果、竞赛奖项)?为提升这项竞争力做过哪些具体努力?

我觉得最关键的竞争力在于绩点和六级成绩。为提升这两项竞争力,我在专业课学习中坚持课前预习、课上紧跟思路、课后及时复盘,确保每门课程的知识点都能吃透,避免成绩波动;针对英语六级,我每天固定1小时进行听力专项训练和阅读精读,考前1个月集中突破写作与翻译模板,通过反复刷题总结命题规律,最终实现成绩的显著提升。

3. 关键节点类:联系导师时,如何撰写邮件才能提高回复率?参加夏令营/预推免面试时,遇到过最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,当时如何回应?

在金融专业夏令营/预推免面试中,最具挑战性的是应对未充分复习到的专业问题。金融领域知识体系庞杂,短时间内难以全覆盖,因此遇到陌生问题时,如何自然回应、避免冷场,对我来说是关键考验。当时我没有直接说“我不会”,而是先尝试关联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点,比如从问题涉及的核心概念出发,延伸到自己熟悉的理论框架或市场案例,展现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;当确实遇到完全未接触过的内容,或核心要点存在遗忘,我会坦诚向老师说明“这个知识点目前没有系统学过或存在记忆模糊”,同时主动表达后续深入学习的意愿,既保持态度的诚恳,也避免因强行作答导致逻辑混乱。

4. 心态与经验类:准备过程中有没有过焦虑、自我怀疑的时刻?是如何调整心态的?如果给学弟学妹提3条保研建议,你会说什么?

几乎每个保研人都会有焦虑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 可能是竞争对手太强、简历不如别人“漂亮”、投递的学校没有回音、面试发挥失常等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调整,如:

1. 专注于“可控之事”: 你无法控制竞争对手,也无法控制导师是否回复。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今天是否复习好一个知识点、是否改好一版简历、是否联系下一位导师。把大目标拆解成每天可执行的小任务,能极大缓解焦虑。

2. 接纳不完美: 没有人拥有完美的履历。面试官想看的是一个“有潜力、有思考”的人,而不是一个履历毫无瑕疵的“神”。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,并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“成长的故事”。

3. 适当“摆烂”: 在连续高强度学习后,允许自己休息半天,看电影、运动、逛街,彻底放松。磨刀不误砍柴工。

保研建议:

1. 信息致胜,尽早规划。 保研不仅是实力的比拼,更是信息的较量。从现在起可以关注目标院校的官网、招生公众号,了解往年招生政策、导师研究方向。

2. 打造你的“核心竞争力名片”。 不要追求面面俱到,而要在一个点上做到极致。问问自己:当面试官听完我的自我介绍,他最能记住我的哪个标签?是“那个发过顶刊论文的”,还是“那个拿了国际竞赛金牌的”,或是“那个对某个领域有极其深厚见解的”?集中资源,打造你的闪光点。

3. 心态放平,视野开阔。 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两个学校上,采取“海投-精选-重点突破”的策略。被拒绝是常态,每一次拒绝都是为最终的offer排除一个错误选项。最终,你会发现,你去的那个地方,就是最适合你的地方。

(撰稿:俞锐 编辑:姬磊 编审:张沂红)


上一条:保研经验分享——金数2202葛美琪

下一条:保研经验分享——金数2202张卓凡